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德国总理访华专题 > 上海磁浮列车项目 > 相关评论
访上海高速磁浮工程德方总协调格哈德?瓦尔
2004-04-23 16:55

 早在10年前,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格哈德·瓦尔就开始与中国探讨输出高速磁浮技术事宜。近两年,这位年过花甲的资深专家担当起德方联合体总协调的重任,将全部身心都投在上海高速磁浮工程的谈判、建设上。

 今天,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浮铁路终于在中国土地上诞生。面对新华社记者专访,瓦尔笑了。他说:“当初,大家都认为尖端的磁浮技术首先应在诞生地德国投入商业应用,根本没有想到中国能在全世界拔得头筹。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建设这一全新的挑战性工程的工期连两年都不到。因为在欧洲,类似工程仅必要的设计过程就要更长时间。”

 “现在,所有疑问都有了肯定答案,所有不可思议都成了现实,我们真的感到很高兴。这不仅是中国的成功,同样是德国的成功。上海和中国,将因此赢得世界更多关注。”瓦尔说。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应用高速磁浮技术。瓦尔首先认为这是一个英明、果断的决定。他说:“这反映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中国需要世界最先进的交通运输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反映了中国已对磁浮技术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中国领导人长远的眼光和决策的魄力。如果政府只是一年一年地考虑发展,决策多头制约,根本不可能作出如此具有胆略的决定。”

 “我敢肯定,由于中国第一个将高速磁浮技术投入商业运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在高速磁浮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中国已经掌握了关键的轨道梁技术专利,而轨道梁制造和相关土建工程,要占整个磁浮工程总投资的50-55%。我想,今后其他国家如果修建高速磁浮铁路,甚至是磁浮技术的诞生地德国,都可能会邀请中国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去承接工程。”瓦尔说。

 瓦尔认为,对于技术的输出方德国来说,上海高速磁浮工程的成功,不仅改变了磁浮技术藏在保险柜、局限在试验场的“停滞”命运,而且肯定会增强德国磁浮技术支持者的信心,转变一些反对者的态度,从而进一步推动这种新兴技术在德国的推广。从更大范围讲,美国、荷兰等国家目前都在进行高速磁浮铁路的可行性研究,他们的工作可能因上海高速磁浮工程的建成而大大加快。“因此,德国非常渴望今后与中国开展更高层次的全面合作,特别是在高速磁浮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方面。我想,这种合作既面向中国市场,也面向亚洲和全世界,是双赢的合作。”瓦尔强调。

 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瓦尔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交通和钢铁建设项目,但他自认为上海高速磁浮项目是“最重大、最具挑战性和最难忘的”,也是他最为自豪的一段人生经历。

 “相信我的许多同事都会与我有同感。因为我们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与中国伙伴一起,成功将一项崭新而复杂的尖端技术投入运用。这是一项世界纪录!”瓦尔说。

 两年中,在上海高速磁浮工程工作过的德国工程技术人员达数百人,主要来自西门子公司、蒂森快速列车系统公司公司以及两家公司合资成立的磁浮国际公司。施工高峰时段,德国专家超过250名。

 瓦尔说:“在这里的合作,不仅中德双方、即使在我们内部,也有许多争论,甚至争吵,但大家没有失去彼此的尊重和信任。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高速磁浮铁路按时通车。这是中德成功合作的准则和保证。”

 他说:“上海就意味着速度。无论工程建设速度还是列车实际的速度,都是如此。我们在这里受益匪浅。”(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