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四川震灾信息
汶川地震两周年:5·12的北川:默默的哀思
2010-05-12 17:04

  “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我们再次聚焦曾经遭受灾难的土地和人民,回顾过去两年的重建经历,欣喜与忧虑同在。然而,贯穿在两年里,一个始终不变的词汇就是“改变”,一切的指向,都是将灾难转变为新的机会和机遇。如今,让人欣慰的,是看到灾区人民在经历生活和心灵的创伤之后,坚强的站立起来,设想未来,努力开创着崭新的生活。

  记者眼中的灾区新貌

  重建后的映秀会让人“迷路”

  旧貌:映秀镇是“5•12”大地震的震中,大地震无情摧毁了映秀的基础设施和房屋,也带走了众多生命。

  新颜:即使在地震发生后曾多次走进映秀,但当车驶入重建后的映秀时,还是会“迷路”。不见震中废墟,不见板房学校,不见低矮的临时居民区,甚至那时尘土飞扬、乱石滚落的滑坡山体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整洁的环境,如同联排别墅一般风格的藏羌小洋楼,鲜花、绿树、碧水、青草清爽宜人。

  只有周围堆满菊花的漩口中学遗址,能证明这里的确是“5•12”大地震的震中。

  绵阳: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旧貌:“5•12”地震使绵阳成为受灾最严重、伤亡人数最多、重建任务最重的城市之一。

  新颜: 一路走来,可以看到绵阳灾区的重生。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孩子们在新学校里认真读书,灾民住进了崭新的永久性住房,工业生产项目也得到全面恢复。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在接受采访时说,“两年里,我们创造了新的奇迹,灾区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特色产业:让打工仔当上老板

  旧貌:汶川县漩口镇赵家坪村离汶川大地震镇中12公里。地震造成全村109户全部受灾,倒塌房屋30户,危房79户。而这个村,乃至整个漩口镇,在2009年被温家宝总理称为“中国新农村该有的样子”。

  新颜:再次踏访因甜樱桃和8级地震受人瞩目的四川省阿坝藏区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在此看到特色产业在这片“震伤”土地上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董仁俊是赵家坪村农民,在刚建好的蛋鸡养殖场忙碌的他不顾春雨沾衣,兴奋地说:“以前天天到县城当打工仔,现在我终于可以自己当老板了!”

  房子和心灵在重建中新生

  村民:重建的抗震房住着踏实

  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都江堰市翠月湖镇95%以上的农房受损,经过两年时间重建,如今的翠月湖镇已旧貌换新颜,新建房屋的抗震能力均在8级以上。已搬进新居的村民表示,房子住着非常舒服,心里踏实。在翠月湖镇青城东桂院集中安置点,一栋栋两层小楼林立在道路两旁,149户523名村民被安置在此。

  “地震前,我们住的比较分散,村民之间相互走动的时间比较少,现在大家都住在一起,农闲时就在一起聊天,感情增进了不少。”该安置点村民周晓云说,地震前她家住的是青瓦房,一直想修楼房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现在自己只出4万元就住了楼房。

  汶川人:逐渐走出地震阴影

  都江堰汽车站对面的一栋7层楼,6层三室一厅的房子是杨云青一家人的“新家”。杨云青今年60岁,映秀中滩堡村人。汶川地震中,兄妹4家共有10人遇难。他却一直疯子般地忙着救援,9天9夜的救援让他白了头。9天的救援, 杨云青配合消防官兵救出被困105小时的女生尚婷,被困125小时的蒋雨航等12人,直到废墟里再无生命迹象。他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被人们称赞为“映秀好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年了。” 杨云青说,现在总结的话,他的人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界分两大部分:在此之前他开吊车;之后与消防结缘,开消防车,成为一名“编外”的消防战士,参与灭火和施救。映秀灾后重建完工在即。杨云青和家人合计着,“震中饭店”到时要重新开张。

  对口援建彰显中国力量

  2008年6月18日,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震后4个月,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发布,中国政府提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

  对口援建助推“绵阳速度”

  “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汶川地震后,中国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灾后援建行动。在北川新县城的施工现场,每天3万多名援建人员,230台塔吊,1000多辆工程机械日夜奋战。北川重生的脉搏清晰可闻,强劲有力。对口援建助推了“绵阳速度”,使绵阳的灾后重建走在了全省前列。

  农业重建“生态发酵”助农民增收

  援建不仅止于基础设施,也深入到灾区的经济生活中。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在江苏扬州市的对口援建下,全面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修建房屋只是援建内容的一部分,怎么让当地老百姓从震痛中走出来,实现致富更是重要的援建内容。”村民王亭贵说,江苏的技术人员带来的农业新技术让他的月收入增加了200元,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他还将扩大养殖规模,做强“生态发酵”农业。

  智力援建成就孩子更好未来

  四川省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12”地震后,援建市北京对该校进行异地重建,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更重视智力援建。“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成为一个穿着名牌西装的乞丐,而是要让这所学校做一位智者,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未来。”北京市援建方一位工作人员说。(编辑:王婷)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