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防扩散与出口管制 > 重要讲话和文件
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大使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0年审议大会的讲话
2000-04-24 00:00

(二OOO年四月二十四日,纽约)




主席先生:
 
 首先,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对你当选本次大会主席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你的聪明才智和丰富外交经验,一定能引导大会取得成功。我愿向你保证,中国代表团将积极支持和配合你的工作。我还愿借此机会,向此前三次筹委会的主席,芬兰的帕托卡里奥大使,波兰的魏兹纳大使,以及哥伦比亚的雷耶斯大使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主席先生,
 
 新千年伊始,我们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回首人类的发展历程,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使我们远离愚昧和落后,迎来文明与进步。但在通往繁荣幸福的道路上,人类却一次次遭受战火的摧残。二十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留给全人类的是血与泪的回忆。其后的东西两大阵营对抗使人类继续生活在战争威胁的阴影下,经历了长达40年的冷战时期。这些惨痛的经历,使人们更加渴望和平,企盼稳定。构筑永久和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冷战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出现了一段时期的相对缓和,但天下并未太平。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局势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
 
 应该看到,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一些军事同盟得到强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有抬头,少数国家鼓吹"人道主义干涉",蔑视国家主权,甚至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这些行径严重损害了国际和平与安宁,践踏了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使二战后形成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集体安全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强化战略优势,建立自身的绝对安全,个别国家加紧研制、部署和扩散先进的反导系统,使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民族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在一些地区重新抬头,不但危害地区和平,而且为国际安全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上述形势发展,使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上升,各国安全感普遍下降,也严重破坏了国际军控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冷战后军控与防扩散的良好发展势头严重受挫,国际防扩散体制屡遭重创,裁军进程前景堪忧。
 
 本次审议大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将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前途与命运,以及核裁军进程的未来。因此,开好这次大会,是所有与会成员国的共同责任。审议会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下面,我想结合当前的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三大目标,即核不扩散、核裁军及和平利用核能问题,阐述中国代表团的立场。
 
主席先生,
 
 我们审议的条约被称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防止核武器扩散理应是NPT的重要目标之一。1995年,我们实现了NPT的无限期延长,这对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核裁军进程,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目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遗憾的是,仅仅三年之后,拉贾斯坦邦沙漠和俾路支省山区先后响起的核爆炸声,又给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未来罩上了一片乌云。国际社会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安理会通过了1172号决议,确定了解决南亚核问题的正确原则和方向。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南亚核问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172号决议尚未得到落实。
 
 我们注意到,南亚两国已先后表示将"不再进行新的核试验"或"不首先进行新的核试验",也不阻碍«全面禁核试条约»(CTBT)生效。我们敦促两国尽早落实上述承诺。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安理会1172号决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在南亚核问题上的共同意愿,其权威性和完整性必须得到切实维护,南亚两国应尽早全面履行上述决议。
 
 作为NPT缔约国,中国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历来采取严肃、负责的态度,坚决反对向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扩散核武器,坚持不主张、不鼓励、不从事核武器扩散,不帮助别国发展核武器,不向未接受保障监督的核设施提供帮助的政策。中国一直恪守核出口三原则,即仅用于和平目的,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未经中国允许不得转让给第三国。为加强和完善核出口控制机制,中国于1997年9月颁布了«核出口管制条例»;于1998年6月颁布了«核两用品及其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1997年10月,中国加入了国际核出口控制机制"桑戈委员会"。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旨在加强保障监督的"93+2"计划的谈判,并于1998年12月与机构签订了实施该计划的议定书。
 
主席先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信息时代的来临,防止核武器扩散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实践证明,单纯靠"堵"和"压"的传统防扩散手段,已难以实现防扩散目标。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防止核武器扩散,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认为,解决防扩散问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进一步努力。第一,建立稳定、合作与互信的全球安全大环境。这是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根本保证。众所周知,一些国家不惜耗费巨额财力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让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能享有普遍安全,将对消除一些国家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动因产生积极作用。第二、取消防止核扩散领域的双重或多重标准,这是防止核扩散获得成功的前提。防止核扩散应以增进各国安全为目的,并以是否履行NPT为唯一标准,而不应仅仅是为了增进个别或少数国家的安全,更不能只以某个国家的好恶作为评判依据。否则,核不扩散机制的信誉将受到损害,并失去广泛的支持。第三,在集体安全的框架里,加强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和共同努力,是解决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唯一正确和有效的途径。任何国家,无论有多么强大,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的配合,都难以单凭自己或少数盟国的力量实现防扩散的目标。任何单边主义的倾向和行为都是与防扩散努力的主流背道而驰的。
 
主席先生,
 
 核武器国家忠实履行核裁军义务,是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得以维持的必要保证。无核国家无条件地同意NPT的无限期延长,丝毫不意味着核武器国家可以永远地持有核武器。
 
 核武器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与国际安全环境及各国对安全的认识紧密相联。核武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于"二战"后东西方长期对立和不信任的冷战时期。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冷战结束,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大国关系改善,国际核裁军进程从而取得一些重要进展。美、俄(前苏联)达成了«中导条约»以及第一和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等核裁军条约。国际社会为之奋斗多年的«全面禁核试条约»终于得以缔结。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国际核裁军进程再次陷入停顿。美俄双边核裁军条约迟迟得不到批准和实施,美参院甚至公然拒绝批准CTBT条约。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经过数年的周折与反复,俄联邦杜马最近终于批准了美俄STARTⅡ条约。我们期待着美俄之间的这一条约能够尽早付诸实施,START III谈判能够尽快得以启动。中方认为,核裁军进程应该是一个全面和不可逆转的进程。那种主要裁减过时的核武器,从而使核力量更为优化和合理的做法,或只减少部署的核武器数量,而将裁减下来的核弹头转入所谓"非现役储备",不断对其加以维护甚至更新,使其保持随时可以重新部署状态的做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裁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实现全球核裁军,离不开稳定的全球战略平衡。江泽民主席去年3月在裁谈会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有关国家的反导计划"势必对国际安全与稳定产生广泛的消极影响,在新的领域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严重阻碍或抵销国际核裁军和防核扩散的努力"。江主席还在讲话中呼吁国际社会对此予以严重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这一危险事态的发展。
 
 我们已经注意到,俄罗斯在批准START II条约时宣布,"杜马批准该文件后,如美方采取破坏苏美1972年签署的ABM条约的行为,俄不仅将退出START II,还将退出俄美间所有有关战略及常规武器控制方面的协议"。历史证明,1972年的ABM条约作为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为美俄削减核武器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框架,对确保美俄核裁军进程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个别军事大国凭借其超强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在拥有超杀伤能力的庞大核武库的同时,大力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企图以此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且不说世界上是否存在这种绝对安全,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单方面的核扩军,不仅严重损害ABM条约的完整性和生命力,不利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也必将严重破坏美俄核裁军的基础,阻碍国际核裁军进程,进而动摇国际防核扩散的前提和基础。俄罗斯批准START II和CTBT,使我们重新看到了核裁军进程的一线曙光。我们希望有关国家能够抓住这一正确机遇,改弦易辙,回到冷战结束后十多年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军控和裁军轨道上来。
 
主席先生,
 
 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因此,中国对发展核武器一直采取十分克制的态度,并自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无条件地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随后又无条件地明确保证不对无核国家或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从不回避自己在核裁军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加了CTBT谈判,并首批签署了该条约。目前,中国政府已正式将条约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批准。与此同时,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中国参加任何军控谈判,特别是核军控谈判,必须满足两项基本前提,即谈判以及谈判所要达成的条约或协议,不能损害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也不能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当前国际安全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个别国家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发展破坏战略稳定的NMD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的军控政策产生影响。
 
 "禁产条约"有利于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本着这一认识,中国支持谈判缔结"禁产条约"。但中国认为,在当前个别国家执意发展以外空为重要基地的反导系统的情况下,与谈判"禁产条约"相比,防止外空武器化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因此,日内瓦裁谈会至少应合理、平衡地处理外空、核裁军及"禁产"三大重要裁军问题。事实上,裁谈会能否平衡处理这三大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程序性问题,而是关系到裁谈会作为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机构,能否平等对待各国正当安全关切的原则问题。裁军应有助于增进各国的普遍安全,而不应成为少数国家强化自身军事优势并削弱或限制他国的工具和手段。
 
 核透明是目前军控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中方认为,作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努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采取一定的核透明措施是应当而且必要的。但在当前形势下,采取核透明措施的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真能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增进相互信任,却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核国家的核战略迥异,核力量差距悬殊,要求这些国家在同一时刻,采取同样的核透明措施显然不合情理。更为重要的是,任何国家对军事领域透明措施可以接受到什么程度,与其所处的战略安全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一个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动辄使用武力的超级大国,一方面不断改进强大的第一次核打击能力,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发展先进的反导系统,而该系统足以使中小核国家在遭受核打击时失去核反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中小核国家采取核透明措施,势必损害这些国家的自身安全,也不利于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我们认为,当前最合理与最现实可行的信任措施是,核国家以法律形式无条件地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禁止首先使用核武器,固然不能取代具体的核裁军措施,但它同时也将增进核国家之间,以及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少核战争风险,有利于减少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固有的歧视性,从而加强该体制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全面禁止核武器创造必要的条件。
 
主席先生,
 
 促进和平利用核能是NPT的三大目标之一。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蕴藏着极大利用潜力的能源,核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为具有一定核工业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恪守«条约»的有关规定,积极与其它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开展互利合作。中国与俄罗斯联邦和法国等十六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在核电、核医学、核技术应用等方面,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中国帮助加纳建成了核医学中心,为提高该国的医疗保健水平做出了贡献。
 
 在多边领域,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电建设、核安全、核废物管理、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按期如数交纳机构的技术合作资金,还力所能及地提供额外捐款。中国接待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员来华考察和培训,并应机构的要求,派出专家为跨地区的项目和国际培训班提供技术服务和讲学。中国还积极参与了亚太地区核科技合作活动,为促进核技术在该地区的和平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全面履行«条约»规定的促进和平利用核能及其国际合作的义务,中国主张,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取消在同发展中国家转让核技术方面存在的种种不合理限制,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为和平利用的目的而开发和利用核能,使核能造福于全人类。
 
 每个国家都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防止核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加强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推广核技术的应用,不仅将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将有利于防止核武器扩散。反之,忽视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愿望和要求,片面强调防止核扩散和核出口控制,甚至以防止核武器扩散为借口,阻碍各国间正当的和平核合作,这既非NPT的本意,也会对有关国家的切身利益带来损害,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将会因失去支持而难以为继。
 
 有些国家根据自身的好恶对世界各国进行分类,对它们不喜欢的国家冠之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名称,并蛮横地剥夺这些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这种双重甚至多重标准的作法,是极不公平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它不仅无助于解决有关核武器扩散的关切,反而会加深国家间的不信任,导致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现有核不扩散机制产生失望和怀疑,不利于保持目前来之不易的核不扩散成果。
 
主席先生,
 
 NPT是目前国际上最重要,也是最具普遍性的军控条约,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裁军努力面临十字路口的情况下,开好这次审议大会,对加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增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将产生重大的积极意义。中方真诚希望,会议结束时能够以协商一致的方式产生一个"最后文件",这将是会议是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于"最后文件"是一个文件分为"回顾"与"前瞻"两部分,还是包括"回顾"与"前瞻"两个单独的文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件应对过去五年条约的执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就今后五年的努力目标做出现实可行的安排。本次会议是NPT1995年实现无限期延长之后的第一次审议大会,我们应珍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以认真、负责又灵活、务实的态度,争取在会议所有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为今后条约的审议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席先生,
 
 在此,我想引用中国副总理钱其琛在1994年联合国大会上的一段讲话,来结束我的发言。钱副总理指出:"人类既然能够在二十世纪制造出核武器,并开始和平开发核能,我们相信,人类也完全有能力在二十一世纪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并全面利用核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关键在于各国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去实现它。我们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是继续生活在核武器威胁的阴影之下,还是享受和平幸福的阳光,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愿全世界热爱和平与自由的人们携起手来,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崇高理想而共同努力!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