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关注2014全国两会
再增10%,“寒门”能否出“贵子”?
2014-03-11 17:32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一些代表委员就此指出,这一承诺释放了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将积极撬动“寒门难出贵子”问题。同时,他们围绕着这个10%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是否是解决“寒门难出贵子”的“治本之策”以及如何给城乡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展开了热议。

  焦点一:增长10%是否会形成新的不公平?

  有教育界委员表示,如果硬要给农村学生的人数增长10%,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让原本能考上重点学校的普通家庭学生失去上重点学校的机会呢?

  早在2011年时,“寒门难出贵子”问题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时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农村大学生占比不到20%。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占30%以上。

  自2012年开始,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我国提出了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表示,农村考生上大学比例在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城乡高考录取率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农村学生在进入优质高校的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增加10%政策是好的,但是要考虑到:10%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合理增加?如何定义贫困地区?什么样的算重点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如何实现“10%”这一目标,这点大家现在还都不明确,因此需要教育部出台更加细化的细则指明方向,“重点学校的名额是有限的,如果学校不扩招的话,农村学生增加了,城市学生就少了。如果给农村孩子破格录取,对城市孩子又是一种不公平。”

  焦点二:农村娃多上重点高校是否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

  “让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是否就是实现了教育均衡呢?”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再增长10%以上的目标是政府重视教育公平的一个信号,但如何操作,目前都还存在着困惑,并且对单纯的数字性增长能否带来教育均衡表示了一些疑问。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认为,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是个好事,但10%的重点大学指标,还无法“治本”。

  黄德宽认为,让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也只是解决了眼前的教育不公问题,并不是治本之道。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之策,还是应当从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中小学阶段做起,尤其是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罗和安表示,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政策中,如加分政策、自主招生政策、保送生政策等存在很大缺陷,对农村考生而言,存在很大不公。据统计,农村考生获得加分的几率比城镇考生要低得多。具备保送资格的学校都倾向于城市中的重点学校,而现在各地的保送生名额越来越多被“超级中学”所垄断,以致出现保送名额被超级中学垄断,好大学难觅农村保送生的现象。

  “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就要保证教育均衡。”黄德宽建议,重点高校只是最后一个阶段教育均衡的体现,但更多的应该着重于前一阶段的义务教育均衡,农村学生之所以竞争不过城市学生,并非只是在高中阶段才出现,而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教育差距,因此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才是治本之策。

  焦点三:如何给城乡学生们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

  采访中,代表委员认为,现在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过分的向城市和城镇集中,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资源非常匮乏。

  黄德宽指出,就算是在城市,也都普遍出现了“一中现象”,就是城市中也会出现优质教育资源过分向重点学校集中的现象,很多城市、县里都将“某某一中”作为金字招牌,发展越来越好,而普通中学的教育资源虽也在城市但远远不如重点中学的丰富,从而导致择校热、学区房等很多问题。

  部分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给贫困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增长,就是想给农村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但是,更主要的是应当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

  罗和安希望“政府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重要性等同视之”。在当前要更加注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要投入专项教育经费,逐步完善农村教学设备。对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要跟上城市教师的步伐,要让农村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也可以先进行试点,实行校长教师轮换制。分期将农村的教师和农村附近的城镇教师进行一到三年的轮换学习,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搭建切实可用的信息化平台,把教育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更多的偏远地区,逐步消除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

推荐给朋友
  打印